
有位52歲的婦女去看病,她看上去非常苦惱。因為實驗顯示出的結果令人難以置信。雖然她是和丈夫正常懷孕生下了他們的孩子,毫無疑問,他的丈夫是孩子們的父親,但如今三個已經長大的兒子中有兩個被檢驗出並非是她的孩子,即她不是他們生物學上的母親,好象她是生下了別人的孩子。
這是一件真人真事。是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的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一位叫瑪戈特·克拉絲高的大夫6年前親身經歷的病歷。這個病人,我們就叫她簡吧,要做腎移植手術,所以醫生就對她的家人進行血液檢查,看有沒有人適合做捐贈人。簡本來正翹首以待,沒想到結果出來後,她仿佛受了一悶棍,檢驗報告說,她仨個兒子中有兩個不是她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克拉絲高和她的研究小組花了兩年時間揭開了這個謎團。最終他們發現簡是個“奇美拉”。奇美拉(Chimera)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怪物,是個獅頭、羊身、蛇尾的嵌合體女怪。簡就是這樣一個奇美拉式的個體嵌合體。實際上她是兩個人,即她和她不相同的孿生姐妹的嵌合體,這兩個個體在子宮裏融合變成了一個個體,所以她身體的一些部分緣自雙胞胎中的一個人,而另一些部分緣自另一個人。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潭,但是簡並不是唯一的例子,據統計,現在已有30例嵌合體的報道,實際上的數目可能遠比這個數字高,因為有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不尋常的身世。
簡是個極端的例子,最初研究人員都被搞懵了。實驗分析的是簡和她孩子們的“組織類型”,這種實驗是基於叫做人白細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聯合體的一套基因,這些基因編碼很多不同的免疫蛋白,包括免疫細胞用來區分機體組織和外來物質的細胞表面蛋白。對於每一個HLA基因而言,都有幾百個不同的版本,或者叫等位基因,正因為如此,每個人的等位基因組合都是唯一的。但是,由於這些基因是成群緊密排列在第六染色體上的,它們傾向於在一個叫做單型的染色體區段上一塊遺傳,每個人都遺傳兩個HLA的單型,分別來自各自父母。
一般來說,兩個人的HLA單型越相匹配,則他們之間進行移植產生排斥反應的風險就越低。如果你需要做移植手術,很明顯,你應該在近親中中尋找相似單型,比如你的同胞就有1/4的可能與你的單型匹配,而你的孩子至少遺傳有50%你的HLA基因。
面對簡奇怪的化驗結果,研究人員首先考慮的是再檢查一遍簡和她直系親屬的HLA基因。他們鑒定出簡的單型為1型和3型,簡的丈夫5型和6型。然後他們再核查簡兒子們的單型,證實他們的實驗結果沒有問題,三個兒子都具有他們父親的一個單型,但只有一個兒子具有簡的單型,其餘兩個兒子有一個不知來源的單型,標定為2型。
所以,很明顯這只能解釋為簡不是她兩個兒子生物學意義上的母親,可是,他們的確是簡自然懷胎所生,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一種可能就是兩個孩子都是在出生時給人抱錯了,但是抱錯在一個家庭中出現兩次的可能很小,再加上兩個兒子都有他們父親的單型,所以抱錯是說不通的。
情急之下,克拉絲高將她的實驗數據寄給了她的同事,詢問他們有何高見。很快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在琢磨這個難題了,為什麼組織分型化驗確認了孩子父親的身份,卻排除了母親的身份呢?克拉絲高推測,這種情形只能用母親是奇美拉來解釋。
但是如果父親是嵌合體又怎樣呢?克拉絲高說:可以想像我們也可以排除事實父親的生物學身份。這在當一種細胞係總在血液中呈主導地位時特別有可能發生的。動物實驗表明嵌合體的確很常見。
更有甚者,克拉絲高指出,由於當代授精技術增加了雙胎率,嵌合體的例子有增加趨勢。促排卵藥物能促使婦女在同一時間排出一個以上的卵子,又比如很多人工受精診所還在向子宮內植入超過一個的胚胎。而事實是這些胚胎在實驗室的試管杯盤中密切接觸或者在被轉移到子宮內的時候都可能促進胚胎間的融合。根據英國愛丁堡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的報告,1998年,他們發現了一個由一個男胚和一個女胚意外融合而產生的試管嬰兒奇美拉的病歷,這個孩子外表為男性,但是他左邊內在的繁殖系統卻發育出了卵巢和輸卵管。
與此同時,簡的謎團也解開了,而且還是個歡喜的結局。因為她的身體裏含有雙重正常數量的HLA單型,這就意味著她找到合適捐腎者的機會更多了。
但是故事並沒有完結,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種形式與另一種形式的奇美拉可能並不是那樣不同,事實上,一些研究人員現在認為,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就算不全是也有不少這種或那種形式的奇美拉。我們不是由單一遺傳細胞係所組成的純血個體,我們的身體是細胞混血的,含有大量從我們母親,甚至從我們的祖父母或同胞而來的大量細胞,這看上去可能有些不可思議,我們的體內竟然涌動著大量別人的細胞,但是你應該感謝這些外來細胞正是它們讓你保持了健康。
在懷孕期間,母親的血液與胎兒的血液是分開迴圈的。但是,一些母體細胞還是可以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的。而母親也可以獲得一些胎兒的細胞。實際上,大約80%到90%的孕期婦女攜帶她們孩子的細胞或DNA,50%的婦女在孩子出世後幾十年內血液內仍攜帶孩子的細胞或DNA,這種情況叫微嵌合體。如果一位母親生育了一個以上的孩子,那麼,長子的細胞可能就會進入次子的體內,而雙生子特別是當他們共用一個胎盤時可以互換細胞。
所以,女性體內即有從她們母親也有從她們孩子而來的細胞。事實上,從90年代中期起人們就開始注意胎兒細胞存在於母體血流中的情況。但直到最近才有人開始調查母親細胞進入胎兒體是多麼普遍的情形。研究人員已經在成年女性血液內找到了母體細胞。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抽取了32個健康女性的血樣,發現22%的人攜帶有他們母親的白血球,這些母體的細胞相對比例是很少的,大約每百萬個血細胞中有50個。但是研究人員指出,更廣泛的血液以及其他組織如骨髓化驗將揭示婦女中微嵌合體的真實比例,研究人員認為,不論男女,這種奇美拉的現象還都是挺普遍的。
這種現象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入侵的細胞沒有被免疫系統消滅?這些外來細胞在它們的新主體內分裂增殖嗎?為什麼母子互換細胞?這只是一種意外呢還是有某種目的呢?
對於胎兒細胞進入母體,研究人員指出他們並不知道這到底有沒有特定目的,但這裡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這些細胞促使母親的免疫系統可以耐受她的胎兒。因為,懷胎十月就仿佛是接受了一個器官的移植。器官移植專家已經了解微嵌合體也產生於某種情況下,即當移植器官中的白血球混入受者的體內時可以促進主體接受移植的器官。而且,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對胎兒細胞長期耐受的故障可能就是婦女某些自體免疫疾病的原因。但是,現在還沒有人知道胎兒細胞是否對母體有長期作用。
至於母親的細胞進入胎兒,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對保持未出生孩子的健康有重要作用。母親的細胞可能並不是被動地留在你的體內,它們可能對修復孩子的組織起著積極的作用,特別是當小孩尚在子宮裏的時候。有證據表明有未知類型的母體細胞越過胎盤然後改頭換面變成了不同的細胞進而成了胎兒身體的一部分。
有一種攻擊心肌叫做新生兒紅斑狼瘡綜合症的自動免疫疾病,當解剖這種嬰兒的屍體時,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嬰兒心臟中的心肌細胞只能從其母親而來。研究人員雖然尚不清楚這些母體細胞是如何到達那裏的,但他們認為好像是母親的血液幹細胞流到了發育胎兒的心臟處然後再轉化為胎兒的心肌細胞。
問題是,這些母體細胞是幹什麼用的?它們是孩子自體免疫疾病的起因呢還是它們在試圖干預這一疾病?一種可能就是母體細胞的存在激發了孩子的免疫系統導致它攻擊其自身的心臟。母親和孩子其實是相互耐受的,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胎兒的免疫系統就將母親的細胞當成外源物質來襲擊了,在交火中就把胎兒自己的心臟細胞當成靶子了。
但是,研究人員還有一種更加積極的解釋。這就是母體細胞在試圖修復損壞的器官。雖然研究結果尚不能告訴我們那種解釋是正確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這種健康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微嵌合體現象肯定對我們的機體具有有益的功用。
所以,微嵌合體或者叫微奇美拉現象不僅將讓免疫學家重寫他們的教科書,而且促使我們以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自己。與其說我們是一個孤立的個體,不如說我們是由很多很多個體組成的一個集合體。在某一水準上,你就是你,一個有著你自己思想和感情的人。但在放大到另一視野上,你就是一個由各種細胞組成的一個超級群體,這些細胞有些協作,有些競爭。再將鏡頭轉到你的基因組水準上,你就會發現個體的染色體和基因的衝突全都是為了通過下一輪的自然選擇,這才是所有問題的關鍵。 稿件來源: 國際線上
罕見寄生胎,男子“產”下孿生弟弟
醫務人員在對寄生胎進行檢查
廣州發現罕見寄生胎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近日從一名24歲男子的肝腎之間切除下一個大囊腫,囊內之物竟是一老鼠大小的發育不全的胎兒。經該院泌尿外科及婦產科的醫生證實,這是極其罕見的寄生胎。
寄生胎宿主為南海一名陳姓男青年。陳某一向身體健康,半年前偶然觸摸到右上腹部有一硬質性腫物,並有略微增大現象,於是近日到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就醫。經醫院檢查發現,陳某腹膜後有一拳頭大小的腫瘤,院方于8月9日對其進行腫瘤切除手術。
手術中,醫生在患者腎上腺與肝臟之間發現一巨大囊性腫物,囊內的液體中赫然是一個已死的胎兒。胎兒有頭部、雙手及上半身軀,但未見下半身。整個胎兒與腎血管已融為一體。
專家介紹,寄生胎非常罕見,出現的概率只有幾千萬分之一。此例應該是陳某的母親在懷他時胎內懷有雙胞胎,兩兄弟(或兩兄妹)相爭,結果哥哥大獲全勝,將弟弟(或妹妹)“吃”在自己體內。哥哥出生後,弟弟仍然極頑強地在哥哥腹膜後肝腎之間寄生了許多年,但終因缺乏營養而沒得到完全發育,最終變成哥哥肝腎之間的一個大囊腫。
寄生胎的營養供給來自宿主,並隨宿主的成長而長大。宿主多為嬰兒,此例中宿主為成人則更為罕見。
稿件來源: 新浪科技
一個孩子將擁有三個父母
為修復人類缺陷DNA,英國政府開綠燈
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竟有三個父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英國政府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近日頒發了一項“特殊執照”,他們允許紐卡斯爾大學利用三個基因父母創造人類胚胎,當然主要還是為了以醫療為目的的基因修補研究。消息傳出,立即在英國引發爭議。
研究人員試圖改變有缺陷的DNA,來避免人類的遺傳疾病。
此前,英國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已經兩次拒絕了紐卡斯爾大學方面的申請,而此次的決定也極具爭議。因為,這可能最終導致新生兒將會攜帶兩位母親和一位父親的基因。與此同時,這還為生殖係遺傳工程的實施打開了缺口,新生兒將攜帶增補的基因,這種基因又會一代代地傳遞下去。目前,英國政府對從事改變有缺陷DNA的基因療法有著明確規定,這種改變後的基因不能再遺傳下去。而且,他們新頒發的執照只允許使用這種技術實驗,不能將培育的胚胎植入子宮裏。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小組暫時沒有奢望申請用於生殖目的,儘管他們最終的目標是創造健康的嬰兒,但只有多年研究表明這種方法既有效又安全,他們才會有了這種想法。一些觀察人士表示,在政府開始審查胚胎立法之際,英國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的做法有失妥當。該機構還可能面臨法律上的挑戰,因為已經有人上訴,要求重新解釋有關改變細胞基因結構的禁令。由道格·特布爾和瑪麗·赫伯特領導的研究小組,試圖避免由線粒體DNA變異引起的遺傳疾病。據悉,每5000人當中,平均就有一人的線粒體DNA有缺陷。雖然多數情況下只有輕微的影響,但這些缺陷仍有可能引起流產或對後代的大腦、肝臟和腎臟造成致命損壞。
這枚包含健康線粒體的胚胎,需要一個父親兩個母親。
研究小組幫助的一名患者曾先後5次流產,而最終生出的嬰兒有嚴重的大腦損傷。線粒體是從母親身上遺傳下來的。研究小組計劃用捐獻者健康的卵子線粒體替代患者卵子中有缺陷的線粒體。這項技術的實施過程是:首先,醫生從有線粒體缺陷的女子體內取出一枚卵子,將卵子與她丈夫的精子進行試管授精。在授精時,醫生將取出兩個含有這位母親和父親遺傳物的“原核”,再將它們注入到來自另一個母親的未授精卵子裏,此時這枚卵子的細胞核已經被取出。
這枚捐贈的卵子將包含健康的線粒體,但不會包含任何構成主要人類遺傳代碼的DNA核子。但由於線粒體含有37種基因,因此,這個胚胎將是由3個人的遺傳貢獻才創造成的結晶,即提供核子的父親和母親,還有提供線粒體的捐贈者。如果這種胚胎在一個成人女子體內生長,她就會把捐贈的線粒體傳給她自己的孩子,這引起了有關人士對遺傳操縱方面的擔憂。
新技術是為了修復DNA的遺傳缺陷,不同於克隆技術。
不過研究者指出,這種技術並不是克隆。因為最後生成的胚胎在其父母的細胞核內有完全補足了的基因,而通過細胞核轉移製造的克隆體與其克隆的成年人的基因完全相同,當然,它們的線粒體DNA除外。也就是說,前者是為了修復DNA核的遺傳缺陷,後者則是為了複製人類和動物。去年,特布爾教授首次向英國政府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進行此類實驗,但兩次遭到該機構的拒絕。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之所以拒絕,是因為它沒有權利批准對胚胎基因結構進行改變。但如今管理局認為,這種實驗確實包括對胚胎線粒體DNA進行改變,僅僅是防止改造細胞核DNA。細胞核DNA含有多數功能性基因。
英國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的發言人表示,該機構上訴委員會對此項研究按照“1990年人類生育與胚胎法案”規定進行表示滿意,認為實驗對研究重病預防是“必要和適當的”。
這項研究就在臨床遺傳學研究所進行。他說:“這是值得談論的問題,但線粒體並不是遺傳材料的一部分。它們的基因只用於製造線粒體,而許多人都擁有同樣的線粒體基因組。我認為,我們從事的研究就如同報廢電池與照相機的關係一樣:更換電池並不會影響膠捲的功能,同樣,改變線粒體不會影響人類重要的DNA。”
設計嬰兒一步步走向現實:
一、1990年英國議會創立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
二、1991年英國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首次批准胚胎掃描預防遺傳疾病
三、2001年議會批准胚胎幹細胞研究,批准治療性克隆
四、2002年英國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批准用挑選的胚胎生育一個孩子挽救另一個孩子
五、2004年英國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批准用捐獻的精子和卵子生下的孩子尋找“生物父母”
六、2004年英國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首次批准將克隆的人類胚胎應用於研究
專家爭論
反對者認為,臨床應用將改變嬰兒的生殖係
壓力集團“生殖道德評論”的約瑟芬·奎恩塔瓦勒認為,英國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的決定開了危險的先河。
倫敦帝國學院的侯賽因·梅米特說,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曾批評過國外類似的研究,“而它頒發執照的舉動顯然與自己所持觀點自相矛盾。”他說:“管理局曾對美國研究實施的類似實驗大加抨擊,儘管那些實驗重點在於治療不孕不育,而此項研究將重點放在治療稱為線粒體肌病的肌肉疾病上。”
“儘管如此,我認為管理局向這種研究頒發執照是相當荒謬的,因為研究的臨床應用將改變嬰兒的生殖係,按照他們自己的定義,這種做法都是不道德的。”
支援者認為,如果技術安全,就能治療遺傳病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胚胎學家彼得·布勞德說:“聽說英國允許從事這項重要的研究工作,我對此欣喜萬分,人類生育和胚胎學管理局的決定相當明智。研究人員首先應該對試管胚胎進行實驗,然後再用於患者身上。如果這種技術起了作用,而且安全,那麼就可以用於治療那些具有線粒體遺傳疾病的患者,而目前這種疾病還無藥可治。”
佩斯利大學醫學倫理學家安迪·米亞說:“可以想像一下,基於這種技術而出生的嬰兒,毋庸置疑,未來將會產生更多有關倫理道德方面的爭議。我們應該盡全力勸說他們相信,這種生殖技術能鼓勵我們社會對研究多樣性更普遍的接受。”
“肌肉萎縮症運動”的戴維·哈裏森說:“這個正在由特布爾教授進行實驗的創新性方法可能會令我們找到治療線粒體疾病的途徑,這種遺傳疾病顯著影響人的生活品質和壽命。”稿件來源:北京科技報
如果每個人都放在相同的起跑點
智力 體力 能力 都一樣 那世界會有多可怕
更甚想法一致呢 那該由誰當王 而誰又處於基層的角色
人因差異性而多元 此舉與白種人優越有何分別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取決於當權者想法 並不是普遍性思維:(